『展览预告』摩梭Moso:家庭·婚姻·对话
展览时间:2020年7月1日至2021年2月28日
展览地点:云南省博物馆一楼临展厅
主办单位:云南省博物馆
协办单位:泸沽湖摩梭民俗博物馆、昆明当代美术馆
参展单位:尚图坊影像艺术(英国皇家摄影学会中国尚图坊分会、国际摄影家联盟(GPU)CHINA)
泸沽湖是摩梭人的家乡,是全世界独一无二的母系文化的承载之地,她以独具特色的母系文化以及与之对应的走婚习俗引起世人的瞩目,并且成为了中外游人青睐的旅游胜地。她以“和谐、包容、开放”的文化特色,吸引了国内外民族学家、人类学家、民俗学家的关注。
学者们认为,在人类的婚姻史上,摩梭人实行的男不娶、女不嫁的走访婚(走婚),是人类婚姻史上的一个奇迹。至今,在那片古老的土地上,依然飘扬着女性文化的旗帜,所以,这里也被人们称为“东方的女性王国”。
2016年9月,为贯彻落实国家文物局等七部委《关于促进民办博物馆发展的意见》(文物博发〔2010〕11号)和《关于推进国有博物馆对口支援民办博物馆工作的意见》[2013-06-18文物博函]的文件精神,云南省博物馆经过几轮实地调查,与泸沽湖摩梭民俗博物馆签订了《云南省博物馆与宁蒗县泸沽湖摩梭民俗博物馆结对共建帮扶协议》,结成共建帮扶单位,希望更好地弘扬民族文化,支持云南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传承、研究与展示工作,帮助摩梭民俗博物馆提高专业化水平,同时决定以云南省博物馆为平台策划推出大型原创展《摩梭MOSO》。2016年至今的四年来,策展团队数次赴泸沽湖进行田野调查,开展了大量前期筹备工作,收集整理摩梭传统文化、影像资料,收集并录制了大量访谈资料,与摩梭民俗博物馆和当地摩梭人深入交流、探讨,形成了这次展览的雏形。
《摩梭MOSO:家庭·婚姻·对话》特展将通过摩梭人的视角,以母系大家庭和走婚作为展览重点,展品集合了我馆馆藏摩梭精品文物以及泸沽湖摩梭民俗博物馆馆藏文物共计300余件(套),此外还有大量珍贵的实物、照片、访谈及影像资料,全面、真实、深入地展示摩梭人的历史、生活方式、家庭婚姻,同时引入现当代艺术家对摩梭人的解读,用艺术作品展开摩梭人与观众的对话与探讨。
精 彩 展 品 推 荐
包银镶石酥油陶壶
银、陶 20世纪
通高27厘米
云南省博物馆藏
云南的西北地区多有喝酥油茶的习俗,一把尼西产黑陶茶壶是装酥油茶的上乘之选。尼西村位于云南香格里拉,有着悠久的手工制陶历史,尼西黑陶享誉滇西北和广大的藏区。
云南省博物馆藏的包银镶石酥油陶壶装饰有藏传佛教吉祥图案,以及“灶神”、龙、狮子、青稞等纹饰;黑陶壶身镶嵌白色碎瓷片,形成黑白对比,配以立体浮雕的银质壶盖,整体感觉朴拙而匠心独运。
木雕彩绘羌姆面具
木 清代
通高29厘米
云南省博物馆藏
“羌姆”是一种宗教中的祭祀性舞蹈。在藏区的各大藏传佛教寺庙里每年都要举行跳“羌姆”的仪式,也就是人们俗称的跳神。“羌姆”在藏语中是个动词,是跳或者舞的意思,原来它只是人们对舞蹈的统称,与宗教并没有直接的联系,但长期以来被用作宗教舞蹈的称谓,久而久之就成了宗教舞蹈的专有名词。这是跳羌姆时戴的面具。
漆花马鞍
木、角 20世纪
通长44厘米、通高25厘米
云南省博物馆藏
云南马体型较小,适合行走山路,以矮脚与耐力著称,是滇藏茶马古道上最重要的运输工具。此件漆器马鞍体量不大,适应了云南马的特点。马鞍左右两侧的鞍带为羚羊角所制,可将马鞍紧紧固定在马身上。这是一件定制的漆器马鞍,具有东南亚地区的工艺特征,主要是缅甸、泰国、云南的傣族共同使用的器物,制作精美,漆的用色等结合了当地少数民族各种文化。当地人把它定制来以后,加上了自己的牛角珠串、皮饰配件等,形成了一个集多地民族的工艺融和在一件器物上,见证了茶马古道沿线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和融合。
摩梭葬礼使用彩画
棉 20世纪
高52厘米,宽42厘米
云南省博物馆藏
摩梭人相信万物有灵、灵魂不灭,因此人死后都要举行隆重的葬礼来悼念缅怀逝去的亲人,抚慰亡灵。摩梭人实行火葬,火葬前三天将遗体放入房屋式样的棺木内,请达巴举行送魂仪式。这幅彩画悬挂在棺木正前方,是为亡灵安魂、送魂、指引逝者魂归祖居地所用。彩画最上方的三座雪山代表祖居地“斯布阿纳瓦”,最下方鞋底打孔的寿鞋是为了抖落回归祖居地路上进入鞋中的硌脚沙石,画面中的各种法器保佑亡灵得以顺利与祖先团聚。
达巴五佛冠
布 20世纪
通长53厘米,通高17.5厘米
云南省博物馆藏
达巴教是摩梭人的一种原始宗教,因其祭司称“达巴”而得名,在摩梭人的社会生活和精神生活中有着深刻影响。达巴可以为人们主持祭仪和祈祷,驱邪撵鬼,占卜打卦。五幅冠又称为五佛冠,摩梭语为“扎俄姆”,是达巴做法事时的重要法器。五个尖顶上绘有神灵和神兽,从左至右是分别是:住在天上管鬼的神、住在天上管其他的神、姆乌阿巴笃(即达巴之神)、达巴始祖(即达巴教祖)、狮子神(达巴助手)。
羊皮革囊
羊皮 现代
通高70厘米,宽45厘米,底宽15厘米
摩梭民俗博物馆藏
所谓革囊,就是将剥下的完整的牛、羊皮的四肢、肛门等处扎紧,充气后做漂浮器材,用绳索将多个这样的皮囊绑在纵横交错的木、竹架子上,就成了皮筏。在数千年里,革囊都是金沙江两岸人们渡江过河、运送物资的重要工具,一直沿用至20世纪60年代。云南历史上著名“元跨革囊”事件就与这样的革囊息息相关。1253年,忽必烈率十万大军南征大理国,来到永宁拉伯乡的金沙江渡口,令将士“革囊以济”成功横渡金沙江天险,最终顺利攻破大理,征服西南诸民族,实现南北夹击南宋的战略。
韩摆舞使用皮盔甲
皮、藤 20世纪
通高126厘米,腰宽52.5厘米,摆44厘米
云南省博物馆藏
逢节日和婚丧活动,摩梭人会群聚而舞。摩梭祭祀舞源远流长,世代相传,在举行请神、撵鬼、送葬等仪式时,由专人穿着盔甲、头戴插羽铁盔,表演相应的舞蹈,是摩梭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表现了摩梭人对大自然的崇拜、对祖先的崇拜。盔甲一般以生牛皮制成,表面呈鱼鳞状,修长齐腿。有时候也会因条件限制,采用牦牛四肢骨片或藤制成,是摩梭达巴法衣中的一种。
送魂仪式跳韩摆舞时,达巴身披甲胄,腰系一截牦牛尾,斜挂法刀,手舞枪镖或木棍,厉声吆喝,扮演为死者灵魂引路的先锋队,驱走沿途的鬼魂,以保障死者灵魂顺利地返回祖先居住的地方。
黄铜印章戒指
铜 清末
高2厘米, 径1.6厘米
云南省博物馆藏
除用作装饰的戒指,还有一种将印章和戒指合而为一的印章戒指,在火漆封印和签订契约时使用。印章戒指兼具实用性与装饰性,戒面雕刻的铭文一般显示所有者的姓名,需要时可作为印章使用,有时也被当做权威的象征。不会写自己名字的人也会用这种印章戒指来代替签字,签名时,只需在签字的地方滴上一些融化的蜡,然后把印章戒指摁上去就行了。
这枚黄铜印章戒指为女性使用,具有特殊意义。永宁地处滇川的交界,过去滇藏贸易十分活跃,驮满各种货物的马帮由内地经过这里远销西藏和印度;印度、西藏的土特产又由此运往雅安、成都、大理、昆明。摩梭人虽然长期保持着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但随着马帮带来的商贸往来,一些摩梭人家也跑起了马帮或做起了生意,女性当家人有一枚印章戒指,以方便签订契约。
摄影:杨成书 编辑:叶之声 美编:郑舒文
审核:邱玮 杨雯玥 陈一览